京東旗下另一只超級獨角獸——京東物流,也要上市了。
2月16日晚,京東物流披露招股書,擬在港交所上市。這是繼京東健康、京東數科之后,京東集團分拆出來的第三家擬上市公司。
數據顯示,京東物流2018年、2019年、2020年前三季度收入分別為379億元、498億元、495億元,每年維持著30%以上的增速,且增速在加快。
毛利率方面,2018年其毛利約為人民幣10億元,2019年實現6.9%的增長至34億元。2020年前9個月,其毛利率同比增長提高至10.9%,毛利潤增至54億元。
京東物流最早是京東商城的一個部門,只為京東自身服務,后來分拆成為獨立子公司,并將業務能力開放給第三方,拓展供應鏈服務,并增加了個人快遞業務,從而拓展了市場空間。
作為京東“三駕馬車”之一的京東物流,對京東有著特殊的意義。早年劉強東力排眾議自建物流,耗資巨大的重資產模式曾在業內引發巨大爭議,但正是憑借自營的京東物流,才讓京東差異化突圍成功,建立了強大的護城河。
如今,京東物流的財務數據公開,讓我們有機會窺其全貌。此前行業內存在的種種質疑,也在招股書中有了答案。
是否能賺錢?
過去外界對京東物流最大的質疑是,到底能不能賺錢?這個問題很重要,因為它決定了京東物流能否實現自我造血。
招股書中有三個數據,從側面回答了這個問題。
首先是收入。2018年、2019年、2020年前三季度,京東物流的收入分別為379億元、498億元、495億元。2019年和2020年前三季度的收入增速分別為31.6%、43.2%。
重估京東物流
從數據可以看到,京東物流的收入規模在快速膨脹,按照當前的速度,2020年全年收入不出意外將突破600億元大關,沖擊700億元。而且從2020年的數據反饋來看,其增速是在繼續加快的。
其次是毛利。毛利水平的高低,決定了這項業務的變現空間有多大。2018年,京東物流的毛利潤是10.8億元,毛利率只有2.9%,基本無錢可賺,虧損是必然的。2019年,毛利潤增加到34.3億元,毛利率提升至6.9%,有了賺錢的可能。2020年前三季度,毛利潤直接飆升至54.2億元,毛利率達到10.9%,這意味著未來賺錢基本問題不大了。
但是,毛利率從2.9%到10.9%的過程中,京東物流發生了什么?
招股書中是這樣說的,由于收入顯著增長帶來了規模效應,推動大多數成本要素的效率提升,于是成本就降下來了。這跟京東和美團當年扭虧為盈的過程很像。另外還有一點,疫情期間政府有一些補助政策,比如減免社保,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企業運營成本。
還有一個數據是凈虧損。各種費用算下來,2020年京東物流前三個季度虧損1171萬元,已經快要扭虧了。
當然這里邊也有政府補貼的因素。2018年、2019年、2020年前三季度,政府分別對京東物流補貼了3948萬元、1.04億元、2.98億元。但是,即便扣除掉這些政府補貼,算下來京東物流的凈虧損也是在收窄的。
這里還有一個因素是人工成本。物流是個勞動密集型產業,人工成本一直是最大開支項,而京東物流的薪資待遇在行業里算是比較高的。2019年,京東物流的員工福利開支是136億元,外包成本107億元,這兩項成本加起來是243億元,吃掉了一半營收。京東物流提到,用工成本一直在上漲。
在人工成本高企、且還在上漲的前提下,京東物流毛利提升、凈虧損收窄,說明其在運營環節的成本控制還是有一定成效的。
對于資本市場而言,虧損不可怕,長期看不到盈利的希望才可怕。在招股書中,京東物流打出了毛利率提升和凈虧損收窄這兩張牌,未來盈利的預期已經可以看到。
賺的是誰的錢?
那么接著問題來了,京東物流到底是干嘛的?它賺的是誰的錢?
過去有很多人以為,京東物流只是京東集團的附屬公司,服務于京東商城,是給京東的商家提供物流和配送服務的。其實京東物流很早就獨立了,2017年4月,它就已經作為獨立的業務分部在運營,緊接著京東物流全面對外開放,走出去拓展新業務。
這跟京東整體的戰略是匹配的。京東一直想做開放,在2017年的戰略轉型中,一體化的開放被京東提上日程。
這帶來的最直接影響是,京東零售的訂單,變成了只是京東物流的收入來源之一。數據顯示,京東物流的外部客戶收入占比不斷提升,從2018年的29.9%、2019年的38.4%,提升至2020年前9個月的43.4%。
這說明,即便不靠京東集團,京東物流也可以自己養活自己了。
再進一步將京東物流的收入拆解,按客戶類別,可以將其分成兩大塊:一體化供應鏈客戶服務收入、其他客戶收入。
一體化供應鏈服務,聽起來有點繞,它其實是外包物流服務的一個細分市場,也是一種更先進的物流服務類型,除了常規的物流服務,它還包括快遞、整車運輸、最后一公里配送、倉儲、上門安裝和售后等服務,類似于“全包式”、“一站式”的服務,滿足客戶的全方位需求。
京東物流,現在主要做的就是這個“一體化供應鏈服務”。
重估京東物流
一體化供應鏈客戶的收入,在京東物流總收入中的占比一直超過七成,而且其收入增速在持續提升——2019年增速是22.5%,2020年前三季度提升至33.8%。
這項收入快速增加的原因,一是接受這種服務類型的客戶數量增加了,從2019年前三季度的36671名,增加至2020年前三季度的46083名,二是每個客戶貢獻的收入增加了,從21.4萬元增加至24.2萬元。
也就是說,京東物流賺的是供應鏈服務的錢,而不僅是物流服務的錢。
除此之外,以快遞快運為代表的新業務,也發展迅猛。京東物流的其他客戶收入,在2019年增長115.2%,2020年前三季度增長94.8%。這是因為其他客戶數量的增加導致快遞快運服務的包裹數量及重量增加所致。
不止是物流和快遞?
按照京東物流自己的說法,它是一家“供應鏈解決方案及物流服務商”。只說物流,把這門生意說小了。
那么,一體化供應鏈服務,到底有多大的想象空間呢?
根據灼識咨詢的數據,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場,中國物流支出總額預計2020年將達14.8萬億元。但是,盡管中國市場規模龐大,中國物流市場的效率卻要比發達國家低很多,這是因為冗余的物流環節降低了效率。而要減少冗余,就要靠一體化的解決方案,這是這個行業未來最大的機會。
重估京東物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