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從一開始就被看作是平臺,一個互聯網平臺。
但現在,它試圖打破這個堅冰。
滴滴不想搞互聯網了……
據報道,滴滴自動駕駛已于近期完成一筆3億美元融資。
本輪由IDG資本領投,CPE、Paulson、中俄投資基金、國泰君安國際、建銀國際等投資機構跟投。
與此同時,滴滴自動駕駛已啟動新一輪融資。
說百度搞自動駕駛,大家信,人家有百度大腦,一直想造車。
滴滴不想搞互聯網了……
阿里、京東搞自動駕駛,也有人信,這些年在人工智能上,它們都在試錯,而且無人機、無人車都在玩。
滴滴憑什么搞自動駕駛呢?
就此,《時代周報》記者李子慧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貧道以為:
滴滴確實在自動駕駛上研發戰力戰五渣,但它有獨家糧草。
滴滴不想搞互聯網了……
這個獨家糧草主要是其有場景故事。
在自動駕駛領域,滴滴不同于其他科技互聯網企業的最大優勢在于龐大的滴滴運力可以積累下最為真實的路況交通數據。
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為自動駕駛上路做一定的數據積累,并成為自身人工智能訓練的大數據,這是其他自動駕駛領域的公司們所缺少的。
滴滴不想搞互聯網了……
對比百度的技術性指引,滴滴可以說是數據型領航。
這也是百度作為科技公司,與滴滴作為互聯網公司的差異。
對比百度,劣勢在于滴滴本身不是一個強力的技術型公司,它的根基是平臺,一個對供需流量進行高效調度和撮合的平臺,其算法的基礎對于自動駕駛來說沒有實際意義,且其平臺的氣質也偏于業務。
反之,百度對比國內科技互聯網企業,其自身的程序員氣質十分強烈,也使得其盡管近年來戰力不彰,卻很少有人會質疑百度在技術創新上的能力。
加上早前百度在人工智能以及無人駕駛場景上已經有了大量積累和試錯,領先一大步是必然的。
優勢在于滴滴擁有其他科技互聯網公司所絕無的數據,而且這種數據還是實時更新、快速迭代。
滴滴不想搞互聯網了……
此前諸如谷歌、百度的自動駕駛之所以要開啟漫長的路面測試,其根源就在于缺少此類數據,只能通過測試去點滴積累。
而滴滴用來培育驅動自動駕駛的人工智能“發育”所需的“飼料”,屬于坐擁,且在后續的測試和真正的上路中,滴滴自身的實施交通數據和場景甄別,都能時刻為其自動駕駛提供校正,確保運行穩定。
簡單對比的話,真正要自動駕駛上路,滴滴擁有海量大數據,百度則在人工智能上先行一步,至于云計算,雙方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
如上所述,滴滴要在自動駕駛上完成從互聯網公司向科技公司的轉型,就在于其大數據的先期積累和實施迭代。
滴滴不想搞互聯網了……
一旦自動駕駛在技術上得到實現,其上路運營且進行客運的安全系數,確實可能超出其他自動駕駛廠商。
但現在自動駕駛依然還是個未知數為主的黑科技領域,其可能突破的方向也還有許多。
自動駕駛的空中巴士,即載人無人機;以及現在一些主流車企正在試圖破壁的飛行汽車,都可能先行一步,完成本壘打。

